伟大的抗战精神 恒久的奋进力量
202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要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支撑,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发展。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劲动力。当前,山西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更需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奋进的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山西实践中坚定信念信心、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以实干实效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爱国奉献的力量。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大决战,承担着救国家于危难、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的重大历史使命,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伟大斗争。在这场大决战中,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彻底的民族觉醒和报国意志投身抗日,生动践行着这种爱国情怀。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并肩作战,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齐上阵,各地游击队、自卫队纷纷建立,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参军参战,筹粮筹款,尽最大努力供应了抗战需要的粮食、被服等各种军需物资。成千上万的青壮年涌入抗日部队,源源不断地补充了八路军的兵员,壮大了八路军力量。第一一五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由入晋时的1.1万余人发展到32万人,第一二〇师由入晋时的8000余人发展到8.5万人,第一二九师由入晋时的9000余人发展到30万人。各地的地方武装也得到迅猛发展,晋察冀根据地的民兵达到63万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民兵达到40万人,晋绥根据地的民兵有10万人。
新时代新征程,要接续奋斗,以胸怀家国天下的高度自觉和“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感、责任感,主动扛起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不仅要立足国家战略全局,深刻认识山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守护华北生态屏障等方面承担的重要使命;更要聚焦山西省情实际,深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把握好发挥固有优势和转型发展的平衡,注重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和衔接,强化规划引领、搞好政策集成、形成措施合力,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要以极端负责的态度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守牢民生底线、安全生产底线、生态环境底线、社会稳定底线,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改革创新的力量。勇于改革创新是制胜关键。全民族抗战时期,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困境,党领导的山西敌后抗日军民展现出非凡的改革勇气和创新智慧,积极开展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开创了敌后游击战的新局面。面对武器装备极端落后的难题,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工人们自己造设备,用道轨钢打造了简易机床、钻头、丝攻等关键工具;没有钢材,就拆日军铁路上的铁轨,把日军铁路交通线变成制造武器的“钢铁厂”;大量回收战场子弹壳,利用根据地生产的棉花熬制硝化棉,配制发射药和炸药,成功仿制并批量生产了五五式步枪、八一式马步枪、五〇炮及其炮弹等一批武器,年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作战火力。
新时代新征程,要聚焦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结合本地优势,因地制宜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完善提升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竞争优势,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敢于斗争的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迎敌而上、挥师东进,尚未改编完成便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渡过黄河的八路军三师主力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冒着炮火硝烟,迎着枪林弹雨,靠着小米加步枪和大刀长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机动灵活的敌后游击战,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飞机场、七亘伏击战、百团大战……山西战场战役战斗之频繁,战争区域之广大,敌我斗争之残酷,都是十分罕见的。据1937年7月至1944年7月的统计,在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共进行大小战斗6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合计约38万人。仅据在山西境内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进行的70次著名战役、战斗统计,歼灭日军近7万人,占侵略华北日军总数22万人的31.8%。
新时代新征程,要敢于斗争,敢于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二者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同不正之风和腐败作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指望几场战役就彻底解决所有问题。要坚持严的主基调,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以加强党性教育增强“不想”的自觉,以规范权力运行完善“不能”的条件,以从严监督执纪强化“不敢”的震慑,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坚定信念的力量。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武器和军队的对抗,更是意志、精神与信念的较量。山西抗战军民正是依靠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强大力量。在沁源围困战中,8万沁源人民全民皆兵、全民参战,历时两年半的围困战取得最终胜利。全县民众被日寇屠杀近万人,被掳后生死不明1500余人,被拷打致残14000余人,8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但坚强不屈的沁源人民,“真正没有一个贱骨头,没有一个做汉奸的孬种”。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山西各抗日根据地总计歼灭日、伪军66万人,占党领导的敌后军民歼灭日、伪军191万人的34.6%。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信念,锚定前进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坚定,就是要认准前进方向,坚定不移走下去。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必然会经历艰难的过程,其间可能会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就业压力等阵痛,但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迟疑观望、患得患失。有序,就是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山西长期以来形成的煤炭产业优势,不能在转型过程中被全盘否定或仓促舍弃,而是要在利用固有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和发展新的动能。转型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凝聚起钢铁般的共识,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信念与坚定推动转型发展,书写好资源型地区突围的时代答卷。
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燃烧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阳泉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我们要立足山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化革命文物价值研究阐释,更好发挥红色革命旧址教育功能,充分运用研究成果和各种宣传方式,打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课堂。抓好铸魂育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少年党史教育体系,有效引导青少年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要推动宣传教育,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基层党建、国民教育、思政课教学、精神文明创建等结合起来,营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浓厚社会氛围。要推动实践转化,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体现到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举措中,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