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稳中有进态势
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稳”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回稳向好,信息通信业平稳增长,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进”主要体现在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贡献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加快。
田玉龙表示,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保持一季度平稳运行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今后将着力扩需求、促循环、助企业、强动能、稳预期,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业经济短期内实现企稳回升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田玉龙介绍,一年来,在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工业经济在短期内实现企稳回升。
“总体来看,回稳向好态势保持住了。”田玉龙说,从行业看,主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3%。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恢复,2022年产销量分别增长3.4%和2.1%。
田玉龙表示,从重点产品看,新能源、新动能产品高速增长,生活必需品平稳增长。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充电桩、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0.3%和47.8%。新材料产品高位增长,高技术产品增长较快。从地区来看,多数省份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去年,31个省(区、市)中有24个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
“2023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工业领域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还比较大,但总的来看,增长态势和格局没有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田玉龙说,随着市场主体活力、居民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动力有效释放,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态势将保持不变,为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介绍,去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同相关部门,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扰动冲击,我国制造业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转,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
陶青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抓好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育集群等重点任务,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鼓励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在技术攻关、生产验证、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水平。
“巩固优势,构建新的增长引擎。”陶青说,要在重点优势领域积极锻造长板,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战略新机遇,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此外,要严防风险,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的引擎,也是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战场。
陶青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使绿色成为新型工业化基本底色。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工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实施绿色制造推进工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
信息通信业规模持续壮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2022年,我国信息通信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全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93亿元,同比增长3.3%;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18.1%,全国网上零售额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带动信息消费量质齐升。
赵志国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231.2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5亿户家庭的能力,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同时,统筹布局数据和算力设施,持续优化互联网络架构,新增建设了5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4个新型交换中心,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网络互联架构加速形成,网络服务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信息通信融合应用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拓展深化,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突破1万个,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总数的70%,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赵志国说,App数量超过258万款,丰富了用户消费、娱乐、社交、出行等各类需求。
赵志国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启动电信普遍服务“宽带边疆”工程,推进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信息消费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筑牢高可靠的网络安全防线,全面推进基础电信网络安全能力建设。(记者 刘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